展示于甲居课保障组内的“甲型一号”复原模型。
修复后的铁胁厂被用于展示船政时期的飞机制造过程。
福州晚报讯 昨日记者从马尾区获悉,船政文化城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核心区已基本完工。铁胁厂、甲居课保障组两座工业遗产建筑经修缮保护后,将主要用于展示船政时期飞机制造过程。目前,相关展陈布置已基本完成。
昨日上午,位于甲居课保障组内的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水上飞机“甲型一号”的1∶1复原模型揭幕。在它西侧的广场上,再现了飞机下水的轨道。
“甲型一号”是拖进式双浮筒双翼水上教练机,机身采用福建本省出产的杉木、樟木等木材,飞机动力源自寇蒂斯OX-5型发动机,机体与机翼用钢绳拉紧,全机亚麻布蒙皮。其主要指标和飞行性能均达到当时世界水平。
这架水上飞机是在铁胁厂内诞生的。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介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在军事上的使用价值开始显现。当时的中国海军将发展军用航空作为加强海军战力的捷径。1917年底,在马尾创设“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培育航空工程人才。翌年,福州船政局下附设飞机制造工程处,组建了我国第一家飞机研制机构,后改名为马江海军制造飞机处。1919年8月造出“甲型一号”。
保护修缮后的铁胁厂被活化利用,用于展陈展示船政时期的飞机制造的过程。记者看到,展陈采用实景化的形式,辅以多媒体技术,详细展示了包括“甲型一号”在内的船政时期的飞机制造的步骤、技术、用料等,让市民可以沉浸式体验飞机制造全过程。
铁胁厂在保护修缮上也颇具创意。铁胁厂始建于1866年,原是木结构的打铁车间。1875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提出应建造各国盛行的铁木合构轮船,即“铁胁船”。后来铁胁厂专门制造钢铁、船胁、船壳等。1898年,铁胁厂改建为钢铁构架厂房,后经抗日战争,仅留存钢铁构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尾造船厂将其作为铸造车间。
“我们在外围设计了玻璃橱窗罩住钢铁构架,既起到保护作用,又不影响文物辨识,还能打造出展陈展示空间。”项目设计方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师宁阳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核心区的综合仓库、机装车间、铁胁厂、机装课仓库、甲居课保障组等5栋建筑的保护修缮以及低水驳岸、景观绿化等建设已基本完成。今后,机装课仓库将打造船政书局,在研讨、展示船政文化研究成果的同时展示、销售船政相关书籍,全力打造船政文化研究制高点;综合仓库将引进多种商业业态。
(全文共1037字)
作者:马丽清
来源:福州日报社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