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因含沙量过大,据说不采取措施,此景点50年后就有可能消失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在历代的人们心中黄河的地位都极高,它不仅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也留下了许多波澜壮阔的景象,许多和黄河相关的景区,它们大多数都气势磅礴,可是却有一个景点面临消失的风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小编为您揭秘:

黄河因含沙量过大,据说不采取措施,此景点50年后就有可能消失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在其横跨中国北方的752443平方公里的流域中,经过了许多省份,遍布了中国的北方。而由于北方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同时再加上陕西省还多有黄土高原,因此,到了黄河流入东海的时候,它经常裹挟着大量的泥沙,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其颜色变得暗黄,因此得名为黄河。

黄河因含沙量过大,据说不采取措施,此景点50年后就有可能消失了

而在黄河流经陕西省延安市、山西省临汾市的交界处时,由于这里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如同壶口,形成了天然的瀑布基础,同时,在不到500米的骤然变窄的压缩流道,以及高达20米的高度差,这种种的地理因素,合在一起就成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景致,壶口瀑布由此闻名天下。而据各种古籍记载,壶口瀑布的位置并非一直在这里,而是在一直移动的。

黄河因含沙量过大,据说不采取措施,此景点50年后就有可能消失了

由于从古到今的地势变化,以及自然界的板块运动,有许多的高山湖海形成,它们自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演变。壶口瀑布就很明显地符合这一特点。据《史记》记载,当时的“壶口瀑布奇观”在韩城龙门(山西省河津市),而到了郦道元在《水经注》的记载时,它的位置就到了孟门山,距今大约三公里,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壶口瀑布的位置才和今天的位置差不多,一直到今天,科技水平已经是相当的发达,据专家检测后表示,壶口瀑布每年大概后移两三厘米。

黄河因含沙量过大,据说不采取措施,此景点50年后就有可能消失了

而在古代时,壶口瀑布的声势则更为浩大。据中国古代传说,壶口瀑布的由来是源自大禹治水。当时黄河被孟门山阻隔,导致附近百姓的居所频繁地遭受洪水侵袭。而此时大禹带着前来助力的应龙(一条黄龙),来到了壶口之地,应龙用巨大的尾巴向孟门山甩去,岂料孟门山是山高石坚,丝毫不动,应龙怒气就上来了,转而用龙角去撞,结果一下子撞出了一个口子,黄河之水顿时倾泄千里,而应龙又是身子一挣,“十里龙槽”就建成了,最后用它的龙爪用力把大地,跺了个千丈深洞,“悬注萦旋,有若壶然。”壶口之名,由此而来。

今天的黄河,由于种种原因,水流量正在逐年减少,同时,由于黄河的含沙量高,具有超强的侵蚀和冲刷力,导致壶口两侧的许多岩石都被冲走了,因此瀑布变得越来越平缓,专家甚至预测,壶口瀑布的景观可能在五十年后消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个景观呢?经一些专家的研究和讨论后,他们建议在黄河枯水期的时候,暂时将黄河水引导到另一侧,然后用高质量的钢筋水泥,去加固瀑布及留下的岩石层,减少坍塌的情况,这样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保住这个景观。

黄河因含沙量过大,据说不采取措施,此景点50年后就有可能消失了

但是有另一部分专家们,对这个方案表示了反对,并非是反对这个方案的内容,而是反对方案提出的“必要性”,他们认为人类在一定范围内,需要去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应该人为地去改变它,壶口瀑布的变化是大自然对它的“打磨斧正”,我们人类只需要静观其变,而不同的变化,可以为人类呈现不同的景观,又何必人为地保住这一种景致呢?

黄河因含沙量过大,据说不采取措施,此景点50年后就有可能消失了

小编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以及“中国第二大的瀑布”,壶口瀑布的存在是有它独有价值的,它早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被誉为是“黄河之心,民族之魂。”我们需要保护黄河“心脏”一般的景点,我们需要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万古奔流。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