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刊文介绍汕头大学劳动教育的特色做法
2020/4/8 22:35:46
3月27日, 教育部网站发表题为《以公益课程为抓手落实劳动教育》的文章,全面介绍汕头大学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特色做法。
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汕头大学自2010年开始,首创开设公益课程必修课,在公益课程中有效地融入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学校以公益课程为抓手,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对学生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培养成效得到国内外兄弟院校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为此,被教育部遴选为典型案例。汕大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实施劳动教育较有特色的学校之一,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以课程形式落实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大学。
全文转载如下:
以公益课程为抓手落实劳动教育
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落实劳动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学校以公益课程为抓手,创新劳动教育模式,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以强化学生劳动服务为重点设计公益课程
公益课程是汕头大学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每门公益课程1学分,48学时。其中,劳动服务环节不得少于32学时。每位本科生须获得至少1个公益课程学分方能毕业。
为强化学生劳动教育,公益课程以“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为理念,由教师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设计具体课程,涵盖人文关怀类(服务对象包括智障儿童、视障儿童、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家境困难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女童、麻风康复村老人等)、环境保护类(含水资源保护、海洋保护、山林保护等)、学科专业结合类(如与新闻专业、艺术专业相结合)、传授知识技能类(如为中小学生提供助学服务、传授中华传统文化、乐器演奏技能、户外安全知识、眼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等)、宣教类(如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等)、志愿服务类、历史传承类、综合类等8个模块。
2010年至2019年,全校共开设公益类课程近百门,开设337门次,学生修读13885人次,师生累计服务劳动超过48万个小时,服务地遍布潮汕及周边的中小学、社区、农村、乡镇、福利院等单位或机构,并拓展到福建、陕西、四川等地。
二、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劳动教育实践
公益课程一般集中在周末或暑期开展,为提升课程实施效果,突破以往将劳动教育停留在课堂上的静态教育方式,借鉴服务学习理念,以源自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为驱动开展学习和服务,采用“课堂内服务知识研习+服务地劳动服务+课程总结反思”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内劳动知识教育与课外公益服务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体验真实的劳动场景,激发热爱劳动的意识,在学习劳动知识、实践劳动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具体环节包括准备、实施、反思、总结四个阶段。每8-10个学生配备1位任课教师,教师主要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教师和行政教学辅导人员组成。
教师先在课堂内讲授相关的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讲解项目设计原则。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服务地需求的调研活动,设计服务主题和项目方案。项目方案经教师引导优化完善后,师生前往服务地开展公益劳动实践。在课程实施上,公益劳动实践与教学反思紧密结合。具体而言,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是实施主体,教师主要承担督导观察的角色。每日的劳动服务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面对面总结服务成效和问题,整合劳动体验和认知,引导学生对劳动服务、自我定位、他人、社区等进行反思,商讨改进后续的服务方案。全部服务环节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汇报心得、师生点评的方式对全过程进行回顾,汇报形式有展示视频、相册、成果等。
每学期末,教务处组织进行课程评估,综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学生对教师的评估、学生的自我评估、合作服务地满意度评估等方面信息,全面评价课程的实施效果。其中教师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重点有:①劳动中的表现;②劳动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③对知识和劳动之间关联的理解;④对自身劳动角色和责任的反思深度。前两个方面侧重对学生的劳动表现、学生互评结果、服务地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后两个方面主要围绕学生的反思报告、学生在总结阶段的内容分享来进行评价。
三、加大学校支持保障力度
为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学校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和领导作用,给予政策倾斜。在经费投入方面,学校每年提供100万的专项经费支持,解决师生的交通、服务物资等问题;在师资方面,允许教师领取课酬、聘请校外专家到学校开展培训等;在劳动场地方面,通过建立固定的服务实践基地等方式,为实施劳动教育提供场所。例如,学校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构建了学校与社区联动的劳动实践共同体,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与174所中小学建立了服务合作关系,占合作单位总数的57%,为周边一些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便利。同时加强课程建设专业支撑,在课程设计上,除开设专门的公益课程外,学校还注重发挥科研优势,以课题或项目形式开展研究,加强公益劳动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挖掘拓展实施劳动教育的主题或领域,注重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探索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
汕头大学创新劳动教育实施方式,以公益课程为抓手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给予劳动教育明确的课程定位,有力地提升了劳动教育实效,改变了一部分学生不尊重劳动、不尊重普通劳动者的观念,扭转了以往学校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可有可无的局面。学生在公益服务中近距离了解社会,将所学知识技能有机融入现实生活,提升了劳动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汕头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坚定信心,不断完善公益课程,强化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网站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15/202003/t20200327_435404.html)
(教务处) 责编 吴斌
文 新闻中心 图 刘立坚 责编 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