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奇人:造十一台相机不承认是工匠,买几柜子器材又说不搞收藏

原标题:上海奇人:造十一台相机不承认是工匠,买几柜子器材又说不搞收藏

在上海期间,我同祖忠人和马正康两位相机收藏界的重要人物去拜访唐恩余先生。

祖忠人现在是上海华侨相机收藏协会的秘书长,马正康先生是“海鸥之家”上海相机史料馆的馆长,他们陪伴我去拜访的唐先生是相机收藏家吗?

没有想到唐先生一见面就说自己不是收藏相机的人,他的相机是为了使用和研究的,他从来不买只藏不用的相机。

当我们说到他制造相机时,他又说自己不是匠人,他说自己制造相机就是为了使用,自己更方便。

虽然他买了很多名贵的专业相机,但在使用上总有不如意的地方,于是他琢磨制造了11台有自己想法的相机。

唐先生说他是文科出身,但是对于机械东西又充满了兴趣,特别喜欢动手制作一些东西,所以当他接触相机后,总觉得相机都有一些不足,不能达到自己的使用想法,这让他产生了自己动手改相机、做相机的念头。

但是相机又是极为精密的器械,做一台相机或许不难,但是要做出精密度高,达到他自己使用标准的相机还是有很大的难度与挑战,仅有简单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

唐先生是做事极为认真的人,他有了想法后先是设计制图,这个他没有学过,但是硬是按着想法,画出了厚厚一摞,上百张图纸,使自己的相机梦想从想法落实到了图纸上。

有了图纸就可以加工了,这时最重要的选择是材料了,需要强度大的钛合金材料,国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他干脆到国外购买,最后选用的材料非常理想,打磨后,只用11颗螺丝就将相机的机身严谨的装配到了一起,经测试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他把相机命名为“ALST”,其中的寓意:A是阿尔派的造型;L是林哈夫的片盒;S是施耐德的镜头;T是设计制作唐恩余。

他设计的“ALST”的相机非常成功,不仅自己满意,也让摄影界很多人喜欢,其中香港著名摄影家简庆福老先生就预订了他的001号机。

唐先生家的阳台也是他的工作室,这里我看到了他使用的几百件工具,整整齐齐摆放着,干净到一尘不染,他说虽然工具多,但由于摆放的规矩,要用什么,他几乎能闭着眼睛找到,这也是我看到的最整洁而完美的工作间了。

唐先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强,不仅仅体现在制作相机上,还制作了很多摄影和图片的后期处理设备,他说喜欢用自己喜欢满意的器材。

比如,他将显微镜改制,使用8mm电影机镜头,达到了非常完美的效果,他拍出的微距和显微照片让人称赞。

而他制作的底片翻拍器,在色温、光源、精密方面,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他说这些都是经过苦思冥想,多次实践,不断改进才达到的效果啊!

因为他早年拍摄了大量的120翻转片,后期处理一直是头疼的事。一般的翻拍器,除了精密,色温一直是不好解决的,胶片变数码影像如果色温把握不好,就失去了原有照片的魅力和真实性。

唐先生是爱动脑筋人,对于器材与摄影,有自己的想法,他不相信人云亦云的说教,而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来改变一些固有态度。

他对国产某款镜头特别赞赏,把这款镜头买回来后对后镜筒做了消光和遮挡,控制了多余光线的进入,使照片通透性大为提高,拍出的照片可比同档次的名贵镜头。

唐先生说,相机是工具,制作得再漂亮,功能再多,如果拍不出好照片也没有说服力,所以他把最多的精力与爱好都放在了照片的拍摄上。

他给我展示他的照片,大部分是风光照,特别是近年来拍摄的上海建筑,使用移轴和接片拍摄方式拍摄都是几个G的大照片,画面效果特别的震撼。

这些照片的清晰度不用说了,而看细节,楼下汽车的牌照都可以清清楚楚,而最难的是畸变控制,几百米的高楼能够“横平竖直”完美表达出来,让人不敢相信,怀疑他拍摄距离不会是在不远的地面。他的很多作品被上海市有关部门选用,制作成大幅的海报和画面做宣传用。

唐先生的接片技术不仅局限于风光和建筑,还有人像合影上,他给我们看他拍摄的一张三百人“旗袍展示”合影,没有一个人闭眼,各个清晰,神采奕奕,没有人不喜欢,他说是用了十七次曝光才完成的。

唐先生喜欢摄影,喜欢相机,但他又是一位淡漠名利的人,他说自己拍照完全是喜欢,觉得好玩和生活有趣,不为名利。

他说自己不参加协会、不出书、不办影展、不参加摄影比赛,是“四不”摄影人,只要觉得摄影在他生活中快乐就可以了。

唐先生是很健谈的人,特别是谈到相机与摄影,非常高兴,我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而拜访唐先生也是我这次到上海最大的收获。

山外有山,眼见为实,行在旅途,感动于心;每次探访,都是收获,不仅于眼,更存于心。

在我眼里,唐恩余先生是一个奇人,更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人!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