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砚庆 胡舒彤
百年河大,农业学科发展、农业科学教育又迎来一个新起点。12月26日,河南大学农学院恢复重建成立大会暨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在开封金明校区举行。
作为河南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河南大学农学研究与教育历史悠久。但1952年,经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部分并入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部分并入江西农学院,农学院原址成为开封市禹王台公园,农学教育一度中断。
多年后的今天,河南大学缘何又要恢复重建农学院?
百年传承 不改兴农之志
作为我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河南大学与河南高等农业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1927年,中州大学、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三校合并,成立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后更名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设文、理、法、农四科,其中农科内设农艺、园艺、森林、畜牧各系,并附设农事试验场与农业推广部,此为河南大学高等农业教育之滥觞。
1930年,更名为河南省立河南大学后,随着河南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并入,农科改为农学院,成为当时黄河流域最高农业教育机构。
抗战时期,农学院随校本部辗转镇平、嵩县潭头、西峡荆紫关和陕西宝鸡等地,虽环境险恶,师生仍然开展当地农作物病虫害调查、野生植物和食用菌资源调查,农作物实验及当地蝗灾的防治等工作,培育出小麦新品种3个。
1945年底农学院从陕西返汴,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前,共培养学生22届、467人。
适应时代 加快新农科建设
1987年,随着生物系恢复重建,河南大学又开始了农学相关研究。经过30多年发展,农学类相关学科及专业已具备了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累了较好的人才培养基础,为现代农学院的设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7年,随着生物学科获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河南大学依托这一学科背景,联合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河南大学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院,支持了20余项农学科技项目,目前已取得显著进展,也让农学院的恢复重建有了强力支撑。
河南虽有不少涉农院校,但在现代农业研究发展方面仍显不足。特别是2019年国家明确提出推进新农科建设后,传统农林高校在新农科建设上专业拓展、转型升级和改造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进一步显现。“河大发展建设新农科不仅可以弥补我省涉农高校发展的不足,在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新学院 新定位
恢复重建后的河大农学院,将发挥综合性院校多学科优势,重点发展高新农业及农业交叉学科,着力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瓶颈问题,建设集理论、产业应用为一体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据悉,农学院将设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育种、现代园艺与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与大数据、食品科学与技术等四个学科方向。
为突出特色,学院将打破学科边界,破除原有壁垒,大力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等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学院还将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创建产学研合作办学、协同育人、订单就业等创新发展的路子,推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紧密整合,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提升农学学科的发展。
“农学院将聚焦重大国家战略,做好粮油等重要农产品育种研究的同时,加大区域特色农产品科研投入,为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贡献更多力量。”河大农学院负责人表示。
编辑: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