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絕國為什麼突然在歷史上消失?遺址出土的神秘珠子是否雮塵珠?

最近幾年《鬼吹燈》這本小說非常火,由於書中內容讀起來特別真實,以至於不少人都認為它寫的是真人真事,真以為古墓裡面有“大粽子”,也真以為活人下墓時先得在“墓室東南角點上一支蠟燭”。

事實上《鬼吹燈》大部分情節都是虛構的,是作者天下霸唱的藝術加工。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書中講到的某些大墓和物品確實有真實原型,比如“九層妖塔”就是真實存在的。

“九層妖塔”原型——熱水墓群

此墓位於青海,為歷史上吐谷渾王室墓地,全名熱水墓群——血渭一號大墓,當地人稱“九層妖樓”。一群所謂“摸金校尉”不知從哪得到大墓訊息,暗中盜掘了價值1.8億的隨葬品,如此大案自然引起高層震動,案件由公安部掛牌督辦,盜墓賊們很快就全部落網。

除了“九層妖塔”外,《鬼吹燈》講到的西域“精絕國”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事,現代考古人員不但精確鎖定了“精絕古城”的具體位置,而且對精絕遺址進行了長時間的考古發掘。

有意思的是,精絕古城的考古人員竟然在發掘中發現了一些眼睛狀的珠子,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鬼吹燈》中那個貫穿全書的稀世奇珍,一顆能破除詛咒的眼睛狀詭異寶珠——雮塵珠!

精絕古城遺址

第一、精絕國究竟在哪?出土的眼睛狀寶珠是否就是《鬼吹燈》書中的雮塵珠?

歷史上對精絕國的明確記載來自東漢大臣班固主持編撰的官修史書《漢書》。

《漢書·西域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廬國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彌四百六十里。”

唐玄奘西行取經後返回長安,他在《大唐西域記》中也曾提到精絕國。

媲麼川東入沙磧,行二百餘里,至尼壤城,週三四里,在大澤中。

《漢書》和《大唐西域記》可信度都很高,可見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個國家存在。

但令學者們疑惑的是,如果按史書記載的精絕國位置,它應該位於今日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腹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名列全球第十大沙漠,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死亡之海”它的中心地帶怎麼會存在一個國家呢?

箭頭所指紅圈處為精絕遺址所在地,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

1901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深處發現了一處古代遺址,並進行多次發掘,由於遺蹟緊鄰尼雅河,斯坦因便將此地命名為“尼雅遺址”

在斯坦因的最後一次發掘中,遺址中出土了4枚漢代木簡,而其中一枚上用漢文寫著“漢精絕王承書從事”,此重大發現讓斯坦因欣喜若狂,他在後來的考古報告《古代和田》中猜測,此處遺址應該就是中國歷史記載中那個神秘的精絕國。

斯坦因此人在20世紀初掠奪了大批新疆文物,但他確實是考古學上的奇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次冒死深入新疆沙漠地區考察,即使是現在他的考古報告依然是國際上最權威的文獻之一,是新疆考古人員必讀的基礎資料。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在中科院的支援下,我國和日本組成中日聯合考古隊,進入斯坦因發現的“尼雅遺址”進行大規模發掘,發掘結果基本可以確認,此處正是歷史上精絕國所在之地,千年前被大漠黃沙深埋於地下的精絕王朝終於重現天日。

尼雅遺址的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同時遺址中還出土了一種眼睛狀的珠子——琅玕。

琅玕——蜻蜓眼

琅玕由人造玻璃製成,由於其形狀酷似蜻蜓的眼睛,所以又稱“蜻蜓眼”。此物作用通常是作為高等權貴的配飾,4500年前就在西亞出現,後逐步向東傳播併到達中原地區。從戰國後期開始,中原各國開始大量仿製“蜻蜓眼”,湖北、山東、河南不少諸侯墓中都有出土。

而一些古籍記載中,也提到過蜻蜓眼有辟邪怯惡、護佑主人的作用,當然並非是它真有如此神效,這只是古人的一種美好願望和寄託罷了。

蜻蜓眼和《鬼吹燈》中的雮塵珠無論形狀還是作用都如此相似,而且精絕遺址中確實出土了蜻蜓眼,那麼它是否就是《鬼吹燈》小說中的雮塵珠呢?

這一點恐怕得親自問問天下霸唱本人才知道了,但作者君相信,他在設定雮塵珠這一奇物時,應是參考了一些資料,而蜻蜓眼很可能便是參考的原型之一。

既然蜻蜓眼有可能是雮塵珠的原型,那麼書中那位詭異的精絕女王的原型又會是誰呢?

琅玕——蜻蜓眼

第二、精絕國曆史上是否真有精絕女王存在?考古發掘揭開真相

尼雅遺址的具體發掘細節並未完全公開,主要是發掘後產生的疑問較多,有些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在此情況下考古學家們為嚴謹計,也只能公開一些比較確定的成果。

(本文將繼續披露一些情況,請大家集中注意力,過了這村,將來大概就沒人給您詳細講解這些內容了)

中日聯合考古隊從88年開始對精絕遺址斷斷續續地發掘了近十年,這其實也沒有辦法,該地深處塔卡拉瑪幹沙漠深處,屬於標準的無人區,生存環境極為惡劣,以至考古工作不得不間斷進行,包括聯合日本也是因為當時我國尚不具備沙漠考古的技術。

1996年,中日聯合考古隊終於有了重大發現,他們找到了精絕王陵!

精絕王夫婦合葬墓

精絕王陵儲存相當完好,也沒有盜掘現象,“死亡之海”的險惡生存環境杜絕了一切“摸金校尉”們的覬覦,極度乾燥的沙漠氣候也給予了王陵最大保護。

考古隊員們開啟精絕王的棺槨,裡面精絕王夫婦的遺骸和隨葬品儲存都非常完好,精絕王和王妃二人身上蓋著一床錦被,錦面上有清晰的漢文“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11個大字。這床被子已算得上是極珍貴的文物,但還有一樣比錦被還要珍貴千倍的絕世珍品,瞬間驚呆了現場所有人。

精絕王右臂上纏著一方色彩鮮豔的護臂,上面繡著一句彷彿穿越時空的激昂之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此物便是著名的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一共有64件,雖說這些稀世珍寶在公開的目錄中排名不分先後,但當初國內頂級專家們擬定禁出國文物名單時,排在第一的就是這方護臂!

作者君有位朋友的師兄當時正在現場,後來在某次聚會中大家請他給講講這事。

他當時吹牛皮說,現場的日本考古隊員大多懂中文,看到這句話後極為震驚。

其中一名日本隊員覺得此事太過不可思議,對織錦護臂反覆檢視,以免解讀有誤,但這幾字明明白白地繡在護臂上,隨便找個初中生都能輕而易舉地辨認出來,最後他不得不放棄,口中還不斷用日語喃喃自語不知在說些什麼,朋友師兄甚是好奇,問他在自言自語什麼,日本隊員苦笑一聲,似乎想說上幾句,但最終什麼都沒講,只發出一聲落寞的長嘆。

朋友師兄講述的這番經歷或許是確有其事,或許只是他酒後醉語,但無論怎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終究重見天日,而發現它的地方,正是《漢書》記載中的精絕古城。

除錦被和護臂外,棺槨中還有銅鏡、漆器、梳妝盒等日常用品及其他絲綢物,這些物品表明王妃應是來自中原的女子,西漢時期漢匈對立,漢王朝大量“遣翁主”與周邊各族“和親”,以作羈縻和牽制,很顯然這位王妃便是此制度下的一個犧牲品。

精絕王陵出土的漢代銅鏡和漆器

但史書上從未記載過大漢朝廷與精絕國也有過“和親”之事,不知這位王妃是如何流落到此的,或許是精絕王在對外作戰中搶來的也未可知,畢竟當時漢女高貴,對精絕這種小國來講,嫁過來的漢家女子只要稍稍有些身份,王妃之位當是唾手可得。

由精絕王夫婦合葬情形,可見精絕國國王並非是由女性擔任,所以《鬼吹燈》中那位詭異的精絕女王在真實歷史中並不存在,一切不過是小說家言罷了。

精絕遺址出土的隨葬品表明,精絕國在當時已經有高度發達的文明,並且由於身處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國家一度非常繁榮,與大漢王朝聯絡也相對緊密。考古證據顯示,其國內甚至有中原王朝的長駐官員,但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為什麼突然從歷史上消失了呢?

精絕古城佛寺遺址,佛寺旁邊即為漢官駐地

第三、精絕國為什麼突然從歷史長河中消失?他們究竟遭遇到了什麼?

精絕國突然消失的原因在歷史上一直是個難解之謎,從斯坦因發現它開始,外界就從未放棄過對其滅亡原因的探索。有學者推測是因為戰爭導致精絕古城被廢棄,也有學者認為是精絕古城所在綠洲沙漠化讓尼雅人不得不搬遷。

歷史的真相已被大漠黃沙所掩蓋,精絕國滅亡原因本來會像眾多考古未解之謎一樣擱置,但精絕王陵的發掘,卻為解開這個千古之謎照出一道曙光。

精絕王夫婦遺骸出土後,很快被運送到烏魯木齊進行全面檢測。此次檢測本是例行公事,但未曾想卻有了極為重大的發現,精絕王夫婦竟然都不是正常死亡,而是另有死因。

檢查結果顯示,精絕王在下葬時頸部動脈有一處刀傷,而其腹部也有一處深可見骨的刀傷,這兩刀無論哪一刀都是致命的。而另一邊王妃檢測結果顯示,她的頸骨呈斷裂狀態,右邊臉上有嚴重淤血,這表明王妃死前頭部受到了猛烈重擊。

夫婦二人的死因令考古學家們覺得非常疑惑,兩人身為精絕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為何會死於外力呢?

精絕古城遺址

答案無非兩個:宮廷政變或外敵入侵。

首先宮廷政變基本可以排除,因為精絕王陵不僅埋葬了精絕王夫婦,還另外埋有一位精絕王子,而這位精絕王子是後下葬的,與父母緊挨在一起。從這個角度看,應該不是子奪父位一類的宮廷狗血劇情,何況就算是奪位,也沒必要把母妃一塊給殺了吧。

所以最大的可能還是外敵入侵。

遺址內有數以百計的民居,考古發掘發現其中一些民居記憶體有大量糧食,這說明精絕人應是倉皇棄城,甚至連視若性命的糧食都沒來得及帶走,這也從側面表明了精絕王朝處於經常性的戰爭狀態。

前文講過,精絕國的位置處於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上,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中原王朝甚至在此處派有常駐官員。精絕國據此美地卻偏偏實力弱小,無異於小兒持金於鬧市,在這種情況下,其必然受到周邊部族的反覆襲擾。

精絕遺址殘存佛像

一個部族如果長期陷於戰爭之中,部族得不到穩定的發展,大量人口也在各種拉鋸戰中被消耗,毫無疑問其最終結果只能是徹底消亡,持續不斷的戰爭,很可能就是精絕王朝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真正原因。

精絕國敗亡後,此地即使有尼雅河的滋潤,但由於沒有人員維護,再大的綠洲也不可能抗拒大漠風沙的侵襲,千百年後,綠洲也終於變成漫漫黃沙的一部分。

尼雅遺址目前沒有對外完全開放,一方面是此地深處沙漠,旅行者進去有一定危險性,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這個“東方龐貝城”但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援下,當地政府一直在盡力開發和發展當地旅遊業,一些中低收入家庭也因扶貧政策和旅遊業的興起而受到惠及。

精絕國的輝煌歷史,早已湮沒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那無盡的滾滾黃沙之中,唯有月色下那條看慣文明興衰的尼雅河,亙古長存。

在沙漠中流淌的尼雅河

正所謂: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不知江月待何人。

一輛沙漠考古的四驅越野車,停在精絕遺址那被大漠風沙侵襲千年的斷垣殘壁下,這或許就是消失於歷史中的精絕人一直等待的那個人吧。

現代文明與千年傳說,在這一刻,水乳交融。

特別說明:本文是為普及尼雅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尼雅遺址是中國考古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鬼吹燈》則是虛構小說,二者不可混同。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