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陶院:“卡脖子”问题解决者的百亿级产业平台梦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张荐博

一朵鲜花,放在1000度的喷枪边烘烤,结果如何?肯定是鲜花瞬间枯萎。

然而,如果在鲜花和喷枪火焰之间放上一片轻质的“气凝胶”新型隔热材料,喷枪持续燃烧一分钟,鲜花却毫发无伤。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结构的新型材料,因其密度极小,被认为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貌似“弱不禁风”,实则坚固耐用,是军事工业、高端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

而这种气凝胶就产自山东工业陶瓷设计研究院(下称山东工陶院)。

作为唯一的国家级工业陶瓷专业科研院所,工陶院深耕淄博50年,如今坐落在淄博北城区的裕民路,院内整齐划一、洁然如新的现代化车间丝毫让人感觉不到历经风雨的痕迹,“四个平台”“五位一体”“六大产业”的战略定位更是彰显着国家级创新企业的先进与前瞻性。

“我们年过半百,但我们风华正茂。”山东工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欧阳胜林曾这样评价工陶院。

篇章由此展开。

“卡脖子”问题解决者

何谓“卡脖子”?

“卡脖子”就是“卡脑袋”,卡脑袋便会受制于人。在当前国家各大重要项目的关键环节,如不掌握核心技术,便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作为中央企业所属的陶瓷科研院所,山东工陶院一直把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攻坚克难,始终屹立于行业科技前沿,开创了多个领域的研究先河,在先进陶瓷领域为国家解决了许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氮化硼(BN)纤维是一种耐温度极高的陶瓷纤维,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高技术领域和高端民用领域不可替代的材料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卡脖子”材料。

也许卡得住别人,但卡不住山东工陶院的科研之路。

上世纪70年代,山东工陶院便开始攻关此难题。相继解锁了连续原丝均匀等关键技术,完成了关键装备的自主研发。经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不断优化,目前,制备的氮化硼纤维及织物已在航空航天等重点军工领域中采用。

“进口进不来,只能靠我们自己做,目前这种陶瓷纤维我们是国内唯一。”山东工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重海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山东工陶院,像这样专门为国家解决重要的“卡脖子”技术问题的项目还有很多,他们存在的意义可能大到外界无法想象。

据资料显示,上世纪40年代被国外垄断的陶瓷膜,通过工陶院自主攻关打破该领域技术垄断;气凝胶作为军事工业、高端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工陶院苦研10年,现已将其多系列产品广泛于高端和民用领域;当年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的3D打印技术,工陶院研发出了国内首创牙科专用陶瓷打印机并申报多项专利……

用自主研发代替进口,用科研创新打破垄断,这条科研的慢慢长路上,凝聚着山东工陶院技术人员数不清的汗水与心血。

为创新之路点灯

“科技创新一直是我们的立院之本。”作为山东工陶院的院长助理,李伶这位出了校门便入院门的女性,对科技创新有着深深的体会,她用两句话概括了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拥有核心技术;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被人’卡脖子’。”

科技创新必须加大研发投入。这是山东工陶院上下一致的共识。

基于这种共识,多年来山东工陶院的科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以2020年为例,仅研发投入就占销售收入的43%。

而2015年以来,山东工陶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34项,累计经费2.5亿元,落实包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品配套科研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5项,累计落实科研经费2.0亿元。

如此高的研发投入占比,彰显了工陶院对科研的一颗赤诚之心。

事实证明,付出总会有回报。山东工陶院实现了国内多个第一:第一根连续氮化硼纤维、第一条特高压百万伏支柱绝缘子、国内第一只玻璃水平钢化石英陶瓷辊以及国内首台套高温高压煤飞灰过滤器。

一项项优异成绩的背后,飙升的研发投入也成为了山东工陶院所面临的一种负荷。

然而努力是会被看见的。2021年的1月,距离立春还有半个月,政策先一步到来了。

2021年1月22日,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支持“四强”产业“一业一策”共计69条“金政”,其中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共有15条措施。这对于淄博“四强”产业中新材料领域代表企业之一的山东工陶院来说,无疑是及时雨。

“山东工陶院已在淄博扎根发展50年,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虽然有影响力但规模却不大,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采取自我循环的发展模式,技术都倚靠企业自身投入,说实话发展速度是很缓慢的。”王重海认为,山东工陶院下一步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金融在这其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山东工陶院对于“一业一策”中,对企业的金融扶持特别关注。

百亿级产业平台

支撑企业的发展,靠资金,靠技术,最重要的还是靠人。

工陶院员工的身份不单是先进陶瓷工业的技术人员,更是含金量十足的科研工作者。

多年来,山东工陶院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构建了既有学科领军人才,又有中坚力量,还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的多层次人才梯队,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谈到企业对人才的态度,王重海铿锵有力地说出的12个字。他同时表示,“四强”产业“一业一策”中有关人才引进的扶持政策,引起了他很大的关注。

王重海说,企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对高端人才就会有更大的需求,政策的出台对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是极大的利好。

就此,王重海认为,淄博市政府出台的政策“很懂企业的痛点”。他特别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有了政策的支持,山东工陶院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和攻关力度,坚持创新驱动,下大力气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而对于今后与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同频共振,山东工陶院王重海也有明确的认知:乘着“一业一策”金政的东风,工陶院将继续扎根淄博发展,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在淄博快速产业化,带动淄博先进陶瓷产业的发展,坚定把工陶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院型科技企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知,山东工陶院目前共有7个国家重点项目准备实施,预计投资30亿,未来目标是打造百亿级的产业平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