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糕仔

       要说潮汕人滴工夫茶的配茶神物,非海门糕仔莫属了。它是汕头潮阳海门镇特产,为“潮汕八大传统名产饼食”之一,与贵屿朥饼、达濠米润、山浦酥糖等齐名。直径3厘米左右,厚半厘米,圆形,浅黄色或乳白色,单面有凸起的汉字,汉字周围围绕着放射状的花纹,口味清甜,有浓郁的葱香味,口感软中带韧,五六个成一组叠成圆柱形,外包白底红色图案的包装纸。

       关于海门糕仔,还有一个典故:昔年海门镇有一位新婚渔民将要随船出海,贤惠的新娘关心丈夫出海时的饱暖,就将嫁时带来的糯米研成粉末,炒熟加糖,精心做成一块块刚好可入口的糕仔,并一块块叠成柱状,卷上红纸,给丈夫带出海当干粮食用,之后,其他渔家发现此法甚妙,便竞相仿效,一传十、十传百,逐渐成了潮汕地区的名饼食。没想到小小的一块“糕仔”,竟也承载着潮汕女性勤劳聪慧、贤惠顾家的美德。

       海门糕仔的传统做法首先要精选新鲜的糯米,把糯米混着细砂一起放进铁锅炒熟(即潮汕俗称的“鼎”),再用筛子把细砂筛掉,把糯米辗成粉状。而此时的糯米粉还不能马上用来制作糕仔,至少还得在湿度适中的环境下存放半个月后才能用。最后一道工序需要注意的是,在把那些泥状摁进木模时还得讲究手法和力度,否则制作出来的糕仔会又松又脆又不成型。

海门糕仔

       也有人说现在海门糕仔的葱香味道是创新出来的。解放以前糕仔是不加“葱珠”而是加橙浆的,是橙香味。可是解放后一段时间,经营性的糕仔制作停业了,橙浆的制作方法也随着失传。后来,人们重新制作糕仔时尝试了一些替代品,有人改用葱油制作,竟也得到了食客们的欢迎。

       虽然现在老一辈潮汕人依然怀念并对“海门糕仔”等传统美食津津乐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食物品种推陈出新,“海门糕仔”的销量却十分有限,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很多年轻人更对潮汕传统的名产美食已一无所知。比如,海门镇现在有数十家糕饼店在制作和销售糕仔,除了大部分在本地销售之外,最远的也只有邻近的福建东山和诏安一带,它的销量在逐渐萎缩。

海门糕仔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包装,包括对糕仔的保鲜包装和形象包装。据了解,海门糕仔的最佳食用期大约只有四、五天,如果超过这一期限,香味就会大大减少甚至消失,而且变得又硬又脆。不像现代一些食物糕饼,保质期可达一年半载。由于保质期限太短,致使它无法销往更远一点的地方,更别说是飘洋过海乘船坐飞机销往国外了;其次,由于海门糕仔产品单一,可以说是“百年如一日”,从未在颜色、卖相和口味上做过文章,从未有宣传推广,产品档次不高,这使得贪图新奇的现代人逐渐对其失去“兴趣”;加上一直以来就是采用非常原始的手工制作方法,导致产量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海门糕仔”一直处在“养在深闺人未知”的尴尬地步。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