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清乾隆年间,烟台有家酒店在开张之际,起名“半联酒店”。
店主人请当地名人题写半副对联:“一串无鳞,鳅短、蟮长、鲶大嘴”贴出,并在大堂设置书案,摆上笔墨纸砚,声称:谁能对出下联,免费供给酒饭一个月。
消息传开后,半联酒店门庭若市,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聚集酒店,或低头苦思,或评头品足,议论纷纷,无奈说不出所以然来,都乘兴而来,扫兴而去。
转眼半月过去,好酒卖了几十缸,钱也赚了不少,却没有人能对出下联。
一天,店主人在柜台,边数钱边得意地笑道:“看来这半副对联,够我吃一辈子了。”
谁知话音刚落,从店外走进一位衣着寒酸的书生,声称要对下联。
店主人想:多少名人雅士都对不出,你一个穷书生也想露脸?
没想到,那书生走到案前,挽袖研墨,铺平宣纸,笔走龙蛇,顷刻而就:“三元有甲,龟圆、鳖瘪、蟹缺头”。
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字迹也酷似上联,浑如出自一人之手。
顿时,店内客人发出一片赞叹声。于是,店主人摆酒上菜款待,书生只受一顿酒饭,便飘然而去。
望着书生远去的背影,店主人长叹道:我取名“半联酒店”,意在招揽客人,今日下半联已有人续上,看来酒店财运已尽也!
奇怪的是,酒店自从贴出下联之后,生意不但不萧条,反而越加兴旺,许多宾客慕名而来,或品味书法,或咂摸词韵。
十年后,店主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每当回忆起当年续出下联的书生时,他就喜滋滋地说:“书生吃半联,我也吃半联,书生吃一顿,我吃了十年。看来,我真该谢谢他呀。”
于是,这段“续半联,吃半联”的趣事,便在芝麻小城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