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中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诗中的主人公幼年时离开家奔赴战场,待到白发苍苍时才得以返还,将整个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国家。这是古代从军战士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的真实写照。王淦昌,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祖国。
一、漫漫求学路
王淦昌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标签,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两弹一星……他是新中国在核武器研制上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的鼻祖,是新中国的功臣。这些伟大的成就,都以王淦昌的知识为支撑,而王淦昌漫漫的求学路,给他渊博的知识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
王淦昌出生于江苏的一个村子,从私塾读起,13岁时到上海读中学。高中毕业后,王淦昌进入外语专修班。之后,他进入一家技术学校学习汽车驾驶和维修技术。1925年,王淦昌考入清华大学,进入物理系学习,毕业后留在清华大学担任助教。1930年,王淦昌拿到官费留学名额,远赴德国柏林大学求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迈特纳。1934年,王淦昌回到祖国,先后任教多所大学。此后,他到美国、苏联等多国研究所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王淦昌的求学之路固然漫长而艰难,可多年的求学让王淦昌学习了不同的物理知识,也吸收了多国的经验,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核物理学家。
二、两次擦肩诺贝尔奖
王淦昌曾两次无比接近诺贝尔奖,但不幸的是,两次都与这个令无数科学家倾心的奖项擦肩而过。
1930年,23岁的王淦昌在柏林大学做研究生。他跟随导师去听了一场科学家的报告,报告关于用钚元素的一种粒子轰击轻元素硼和铍而产生的反应。这位科学家用计数器探测,发现有一种穿透力很强的放射线射出来。当时的科学界都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硬射线,而王淦昌却对放射线的性质产生怀疑,便向导师建议换个方法研究。导师并不支持王淦昌的建议,王淦昌无奈只能停止。后来,英国物理学家按照王淦昌的思路进行试验,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王淦昌就这样因为导师的阻挠失去了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
1956年,身处苏联核研究所的王淦昌发现了一种反物质——反西格马负超子,打开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王淦昌本可以凭借这个发现申请诺贝尔奖,然而,在这个时候,新中国的成立急需核研究方面的人才,国家便紧急召回王淦昌。王淦昌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申请诺贝尔奖的机会,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毅然回国。
三、隐姓埋名为祖国
1961年王淦昌从苏联回国。组织希望王淦昌放弃原来的研究方向,改为研究王淦昌并不熟悉,但国家迫切需要的核实用性研究上。王淦昌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只说出了我愿意以身许国几个字。这几个字看似轻巧,实际太过于沉重。
为打破外国的核垄断,为了保证新中国的安全,我们必须研制核武器,而为了防止外国从中作梗,我们必须秘密研究。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很多年,王淦昌无法发表学术论文,无法参与奖项角逐,无法进行学术交流。即使取得成就,也无法获得荣誉。
在国家安全面前,王淦昌放弃了个人的得失,化名王京,深入戈壁荒漠,进入大山深处,潜心研究核武器。十几年来,王淦昌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自己在做什么,是何种身份,又身处何处,就连他的家人也丝毫不知道他的具体信息。王淦昌在当时我国核武器研究零基础的情况下,带领着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团队,冲破重重阻挠,克服众多难关,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成功研制出核武器,让中国在世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1982年。王淦昌又辞去了原子能研究所所长职务,成立领导小组,从事激光核聚变的研究。即使已年过花甲,依旧奋斗在核研究的第一线,为祖国继续发光发热。
四、意外离世
如此伟大的“两弹一星”获得者,却因为一场意外不幸离世,让人遗憾。1997年的夜晚,正在散步王淦昌被一辆飞驰的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逸,至今未能找到。最终,王淦昌被路人扶起,送去了医院,但巨大的冲击对王淦昌这个90岁老人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加之他因妻子离世而郁郁寡欢,于1998年离开人间,享年91岁。
五、道德对比
如果不是这场意外,王淦昌可能不会离去得如此之早。而这一切的元凶,就是那个骑自行车逃逸的肇事者,由于当时技术水平较落后,事发地点没有监控,再加上事发时间较晚路上行人也少,直到现在也未能揪出这个肇事者,这成了一个永久的谜。
作为一个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为新中国做出了太多的贡献。凭借着他的才学,他本可以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凭借着研究获得各种奖项,在各种国际性的交流会上接受着来自各国的物理学家的鲜花与掌声。
可是他没有,没有与他成就相匹配的金钱、地位、荣誉。为了祖国,他隐姓埋名几十年,在人迹罕至的荒漠隔壁,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偏远地区,两手空空地研究着核武器。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样,几十年的研究,王淦昌不敢用真名,即使与家人通信,也从未提及自己身处的位置,更不能提自己的工作。为了祖国,他放弃了荣誉,放弃了地位,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放弃了自己原本的生活。
他是伟大的人,他是新中国打破大国核威胁的重要武器,他就像一颗螺丝钉,虽然看起来无比渺小,却非他不可。试想,如果当初他没有参与核武器的研制,我国能如此之快的研究成功核武器吗?答案显然是不能,有了王淦昌,有了千万科学家,有了无数为祖国奋斗的人,才有了如今的中国。
而那个肇事逃逸的行凶者呢?在撞到人后扬长而去,这是怎样的一种狠心的行为呢?即使发生车祸时,肇事者不知道这是王淦昌,即使是一个普通人,难道就能一声不响地离开,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吗?这种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的缺失实在让人痛心,这种诚信意识的丧失也让人心凉。
王淦昌在当时的地位举足轻重,媒体也报道他遭遇车祸的新闻,肇事者也必然能够从各方面了解,在知道自己撞了一个如此伟大的人之后依旧不为所动,没有站出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就是道德的缺失。午夜梦回时,不知肇事者是否会因为害怕与羞愧从梦中惊醒。
王淦昌与肇事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不言而喻。
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担当意识,都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能因为负责安心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文/枕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