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牛肉片、手工捶打丸子、细切粿条、时令蔬菜与牛骨熬制的锅底,还有带着地方特色的酱料,这种火锅组合,听来寡淡,吃起来却让人念念不忘,这就是潮汕牛肉火锅的标配。
总有不明就里的外地朋友会问及:“潮汕人对吃牛肉真的那么情有独钟吗?”“‘没有一头牛可以活着离开潮汕’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对此,记者通常只会弱弱地回上一句,除了那些信佛的人,大多数口感刁的潮汕人对吃牛肉火锅都会乐此不疲,并常常当成拿来招待远方贵客的常用招牌美食之一。
天气冷,牛肉鲜肥,此时吃牛肉火锅最合时宜。问及揭阳哪一家潮汕牛肉火锅最好吃,资深食客如是回答,自己熟悉的店便可以吃到好吃的,哪怕是买回来家里吃。原来,只要老板较真,经营潮汕牛肉,只要对食材的新鲜度与特定部位把握到位,酱料可口,都会拥有自己的回头客。偷偷告诉你,老板与熟客一般都会有默契,店里总会留点“料”给熟客。
潮汕人对吃牛肉火锅的讲究无人能出其右,从食材的新鲜度到特定部位切取的考究,不管是手切肉的厚薄还是手工捶打丸子的力道,还是掌勺时“焯”三起三落(三吊水)精确到只烫8秒(只有胸口朥例外,需要烫久些)的功夫,讲究的都是嫩而不生。潮汕人吃牛肉火锅不叫“涮”,用的是“焯”,吃时麻利地抖动漏勺或者筷子。一顿热乎乎的潮汕牛肉火锅,始于牛骨清汤作汤底,于热气中再翻腾几片玉米和白萝卜提供清爽口感,让现宰现切牛肉各特定部位本身的味道在清汤里凸显,辅以小碟子的辣椒酱、沙茶酱、花生酱以及独家秘制辣椒酱之类添点适合不同人口味的酱料。最后间或再来煮几块豆干、“焯”腐枝(腐竹)、下时蔬,加上一份切得细细的粿条,用热汤加芹菜粒与蒜头朥(热油蒜茸),口感刁的人都可以吃出丰富立体的多种滋味。
潮汕牛肉火锅的牛,大抵以来自贵州、四川等地的两三岁母黄牛(600至800斤)为佳,因其少运动、多喂食,肉质最为细嫩。有条件的火锅店,甚至会在不远处租赁牧场或者牛棚暂养黄牛。这样一来,牛肉从牛棚到明档砧板上,时间大为缩短,保证了肉质的新鲜。哪怕是从市场或者屠宰场买来的牛肉,从宰杀到端上餐桌,也以不能超过屠宰后2至3小时为佳,因为4个小时之后牛肉就会排酸,味道已经大不相同。在潮汕,活牛屠宰的时间也基本是配合火锅店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来安排的,早上屠宰供中午,下午屠宰供晚上。
一头牛大概只有30%的肉可供火锅直接涮食之用。牛肉需要在饭点先分类、去筋、去膜,然后将牛肉按部位顺着纹理手切,不同部位厚薄切法也不一样,薄切的可以切出来较长却非常薄的肉片,一片刚好一口。口感嫩滑的拿来涮,拥有极致口感的特定部位必先被抢光。用于涮火锅的部位,最好的肉在脖子、背脊,其次在肩胛、腹心,再次之则是臀部,其他还有胸口朥、牛舌等。
涮牛肉火锅时,一般建议按照先瘦后肥的顺序来吃,先从五花趾、匙肉开始,接着吊龙、脖仁,再接着放肥胼,最后是胸口朥.花趾,对应牛腱子芯部位,有漂亮的筋花,其中三花趾是前脚牛腱子芯,五花趾是后脚牛腱子芯,五花趾的筋花更丰富一些,所以称为“五花”,花趾的口感弹脆爽口,不肥腻的五花腱,最弹牙的部位首选“正五花”,肉中带一些筋道,“正五花”是“脚趾”的一种,属于牛的趾屈腱肌,老板常常将其藏起来留给熟客;肩胛称为匙肉,对应的是肩胛肉位置,其中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上肩胛肉和下肩胛肉,叫法也不同,上肩胛肉对应匙仁,肉质细嫩带少量筋花,而下肩胛肉对应匙柄(西餐中称为板腱);背脊则称为吊龙及吊龙伴,位置从肋眼到外脊(西餐中的眼肉到西冷一段);脖子花纹最漂亮的一小块肉称为脖仁(西餐中的雪花牛肉),入水焯,片刻即可捞出,口感清脆,香气细腻且略带清甜,这个部位一般也会很快卖光,如要吃最好是事先电话预约;腹心带油花的称为肥胼(西餐中称为牛腩),口感肥腻细嫩;臀部则称为嫩肉;胸口朥(西餐中的牛胸油)“焯”熟之后口感清爽,韧劲十足,肥而不腻;牛舌的口感则是脆而滑……
肉质瘦硬的牛腿肉属于不能直接涮火锅的“糙肉”,在潮汕一般用钝器捶打成肉泥后,再手工捏制成肉质紧实、口感爽弹的潮汕牛肉丸。潮汕牛肉丸还细分为牛肉丸和牛筋丸,牛肉丸偏弹脆爽口,牛筋丸则是爆浆型的。如果你想了解潮汕人会更偏爱哪种肉丸,那只能回答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寒冷天气,呼朋唤友,一桌三五人,来十来盘牛肉,找一个懂吃的人帮忙点菜或者掌勺,大快朵颐且鲜嫩、弹牙、爆浆或者香甜的不同感觉会自然地升腾起来,口感细腻且立体饱满!这也就不难理解潮汕牛肉火锅的生意如此红火的缘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