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扬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春秋时,齐国有一个大夫叫晏婴。晏婴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才智过人,能言善辩。据记载,有一次,晏婴出使楚国,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国人认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楚人无话可对,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呢?”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要是对方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去;要是对方是个下等的国家,就派一个碌碌无能的人去。因为我是最没出息的人,所以才把我派到你们楚国来。”
又有一次,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正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盗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在酒席上,两个差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差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原来是善于偷东西的吗?”
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树,只是树叶相似,可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一样啊。一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楚国就偷起来了,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东西吗?”
楚王听了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婴不仅才智过人,而且行为稳重,表现得很谦恭,反而他的车夫经常得意洋洋。有一次,晏婴车夫的妻子,见到丈夫给晏婴驾车时表现得十分得意,很生气,提出要和他分离。
车夫问:“为什么?”
这位妻子说:“人家晏子长不满七尺,身为齐国丞相,明显著候,你看他表现得很稳中很谦恭。而你身长八尺,仅仅是一个车夫,却表现得洋洋得意,觉得自己了不起,所以我要和你分离。”
后来,这位车夫处处表现得很谦恭。晏子看了很奇怪,问车夫是怎么回事。车夫将妻子的话如实说了。后来,晏子将这位车夫推荐为大夫。
“扬扬得意”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我们知道洋洋得意,那么洋洋得意和扬扬得意的区别在哪里呢?在“表示自得的样子”这个意义上,“扬扬”比“洋洋”先出现;而《现代汉语词典》的处理也是把“扬扬”作为主条,而把“洋洋”作为副条的。这就是说,无论是从词语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词语使用现状的角度看,“扬扬得意”才是规范的写法。
thank you for reading